温情一元—超市卖场的助学之旅

助学活动一直被认为是最具慈善效应的活动。在国家大力提倡助学活动的时代,一些店铺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同时,也不忘给自己的店铺进行一次促销活动。而这些活动当中,最常用的就是“温情一元”的促销方案。

所谓“温情一元”就是顾客在店铺每消费xx 元,店铺就捐出1 元钱作为助学资金,捐给需要帮助的贫困孩子完成学业。这种温情的举动最能感动顾客的心,也最能激发顾客购物的激情。

实战案例

中国西部的贫穷和落后,所有的人都看在眼里,也都在竭尽所能地帮助他们。特别是那里的孩子,上学这样一件平常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种奢求。而“新佳超市”的雷经理正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这个情况之后,决定在自己的店铺发起“温情一元”的助学活动。这个活动非常简单,即顾客只要购物满38 元,店铺就为西部的一所希望小学捐助l 元钱。虽然是区区1 元钱,但是对于一个店铺的营业额来说。每天也能积累不少钱。说不定超市积累一天的钱就可以帮助一个西部贫困山区的孩子读完一年的书。 继续阅读 温情一元—超市卖场的助学之旅

搭顺风车—借力取胜的捷径

很多店铺在开业之初面临着双重压力:效益不好和高额广告费支出。无论是哪一种压力都有可能将一个店铺拖垮。要想提高效益就必须进行广告促销,而要想广告促销就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达到。

有些店铺采用“搭顺风车”的促梢模式,即借他人之力来完成店铺促销。

乍一听好像这种方法是天方夜谭,天上哪能掉馅饼呢?其实这并不是非常难的事情,只是你必须要找到这辆能让你搭的“顺风车”。

实战案例

胡先生是一家新开店铺的老板,和很多新开店铺一样,在开业之初不得不面对两大头疼问题:效益不好和高额的广告费用。更让他头疼的是,高额的广告费用不仅没有为自己吸引来顾客,反而让自己亏损了很多资金。眼看着店铺就要在开业不久就要关门了,胡先生心里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继续阅读 搭顺风车—借力取胜的捷径

名人效应—让名人为店铺做广告

要想提高店铺的知名度,就必须提高人们对于店铺的关注度。而名人一直都是受关注的,在他们的身上,总是有数不清的眼睛在关注着他们,无论是他们做什么、去哪里、将要到哪里去,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他们。

同样是关注度,店铺需要关注度,而名人不乏关注度。于是“名人效应”的促稍方案也就产生了。即利用名人来为自己的店铺做广告,利用名人的知名度来提高店铺的知名度。这是一种“搭顺风船”的做法。而这是这种“顺风船”,让很多店铺得到了赚大钱的机会。

实战案例

美国的“威利饭店”,原来并不叫这个名字,只是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刚刚上任的时候,这家店铺的老板为了吸引顾客,将自己的店名改成用克林顿年轻时的绰号― 威利命名的店名。原因很简单,这家店铺决定用克林顿这个名人为自己的店铺做广告。 继续阅读 名人效应—让名人为店铺做广告

巧用证人—真正的活广告

商品的梢售过程就好比是一次论证过程,要想顾客相信你的商品是好的这个论点,那么店铺营销者就必须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而“巧用证人”这个促销方案本身就是一种证据,这些证据都是活生生的,甘于顾客来说更值得信任,更有说服力。

什么是“巧用证人”的促梢方案呢?其实就是店铺营销者在自己的顾客当中选取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能够证明自己的商品确实是好的,并且将这些顾客的姓名、职业、联系方式、使用商品的相关情况建成一个表格,挂在店铺门口,供其他顾客咨询。

当然,在将这些“证人”的资料公布之前,一定要先征得这些“证人”的同意,否则不但不能起到“证据”的效果,还会引发不必要的纷争。

实战案例

某牌的口服药是一种专门治疗风湿病的药品,就在前几年贵药、假药泛滥的时候,这种口服药首次登陆某县城。代理这种口服药的“天康堂”是一个新开的店铺,一切都是新的,周边的顾客很容易就对这个店铺以及这个品牌的新药产生了排斥心理,认为它也是来骗钱的。因此,在“天康堂”积极进行广告宣传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冷漠地观看,不仅没有积极参与,而且还劝告自己身边人,千万不要上当。面对这种局面,“天康堂”的负责人并没有灰心,而是想办法采取了新的促销战术。 继续阅读 巧用证人—真正的活广告

“夸张效应”—吸引顾客的眼球

“夸张”式的促销,顾名思义,就是以一种比较离谱的、过分的方式来提高商品的销售。这种方式是为了让顾客在这种“夸张”的做法中真正了解商品,最终购买商品。

当然,要想让更多的顾客了解到自己的夸张做法,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媒体合作。通过媒体的力量让更多的顾客在店铺夸张式的做法中了解商品,并且前来购买商品。

实战案例

某品牌的手表上市之初并没有受到顾客的关注,而经营此品牌手表的店铺则面临倒闭的危险。为了能让自己的店铺起死回生,此店铺的经理对一些顾客进行了随机调查,他想知道为什么顾客对于手表不感兴趣。 继续阅读 “夸张效应”—吸引顾客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