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挑错—打动老年顾客的心

“主动挑错”,顾名思义,是主动挑出商品的不足之处,让顾客明白商品的缺陷所在,尊重了顾客的知情权。这种促销方案和“自嘲自贬”的促梢方案一样,主打“实在、诚信”的牌子,对于顾客来说,这两者是衡量一个店铺能不能成为自己首选店铺的标准之一。

特别是时于老年顾客来说,最憎恨的是遭受店铺的欺骗和戏弄,相反,对于商品的一些小缺憾,只要不影响使用,反倒不会遭到拒绝,并且只要价格合理,甚至还会引起抢购风潮。这就是一些店铺营销者总结出来的“主动挑错”的促销方案。

实战案例

临近春节,“老来乐糕点店”为了迎合市场需要,从专门的糕点公司进了一批针对老年顾客的低糖低脂糕点。这本来是一件好事,糕点店的老板也等着在岁末大赚一笔,然后回家好好过个年。可是等到收贷的时候,糕点店的崔老板却傻了眼:厢式货车内装糕点的盒子全都散落开了,里面的糕点不是碎的就是已经破裂,完全没有当初整齐的样子。经过调查才发现,原来是自己的店员在装车的时候为了不至于压碎糕点,而对这些糕点只进行了简单的捆绑,没想到,一路颠簸,所有的糕点盒都因绑绳脱落而散开。当然,这批糕点是不能退货的,所有的损失都由糕点店自行承担。 继续阅读 主动挑错—打动老年顾客的心

自嘲自贬—中年人追求实在

古话说,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对于中年人来说,经历了人生中的很多坎坷之后,更加看重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这种理念也体现在购物消费上。

根据这种心理,很多店铺又发明了“自嘲自贬”的促销方案,即通过“自嘲”或者“自贬”的方式对自己的商品或者店铺进行评价,将所有的缺点暴露无遗。虽然这种促梢模式有违“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梢售模式,但是正是这种自曝缺点的促销方案赢得了中年人的肯定,因为他们觉得这样比较实在。

实战案例

浙江一位姓毛的商人在杭州某小区附近开了一家小吃店,刚开始的时候生意还不错。可是这种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两家大酒店给打破了。在毛老板小吃店的左边,开了一家杭州酒家,右边则开了一家杭州风味小吃的酒店,而偏偏将毛老板的小吃店夹在中间。两家酒店从杭州特色菜到杭州小吃全都有了,至此,毛老板的小吃店承受着“地不利”、“人不和”的双重挑战。 继续阅读 自嘲自贬—中年人追求实在

小鬼当家—通过儿童来促销

当《 小鬼当家》 的电影为人们带来欢乐的时候,很多商家却根据这个电影制订了一套针对儿童进行促销的方案取名“小鬼当家”。顾名思义,这个方案就是要让儿童来决定要购买什么,购买多少。只要是儿童决定购买的物品,都超低折扣销售,而父母决定要购买的物品,则原价销售。

很多店铺则对这个方案进行了修改,让促销员带着儿童前去购买商品,而儿童的家长则在店铺设立的休息区等候。等儿童购物归来的时候,只要结账付款即可。这种促销模式,不仅让孩子当了一回家,满足了儿童想要当家的欲望,同时还为店铺赢得了不少的利益。

实战案例

“天天乐”儿童玩具店是一家知名的老店,每年都为周边的儿童带来了很多欢乐。无论是给孩子选择生日礼物还是节日礼物,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选择这家店铺。可是自从对面开了一家大超市,并且在里面出现了儿童专柜之后,“天天乐”的生意就清淡了很多。 继续阅读 小鬼当家—通过儿童来促销

加量不加价—给顾客更多一点

对于顾客来说,最希望的当然就是用最少的钱,购买最多的商而“加量不加价”的促销方案就是迎合了顾客的这种“贪便心理,让顾客花一样的钱,购买到更多的商品。或许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个想法:店铺给顾客多一点,那不意味着自己要少赚一点了吗?其实并不然。

店铺要想刺激顾客的购买欲,就必须进行促销,而促销按照平时的做法,要么打折,要么降价。这样一来,店铺不仅少赚,而且商品的销售量并不会增加多少。可是这种促销方案则不一样,同样是刺激消费者购买,但是却采用“加量”的方式来处理,无形中增大了商品的咋肖售量,而所增长的那部分梢售量,其实也是为店铺增加收入的部分。

因此,这种促销方案从表面上来看,是给顾客更多一点实惠,实际上则是给自己多一点利润。

方案点评

杨先生是重庆一家火锅店的老板。最近一段时间,他正为自己店铺生意量的减少而发愁。在重庆,虽然火锅非常受大众的欢迎,但是随着物价上涨,竞争加剧,火锅店的生意越来越难做,杨先生的眉头也锁得越来越紧。 继续阅读 加量不加价—给顾客更多一点

组合销售—一次性的实惠

很多商品并不是独立的,它们常常要和其他商品配套才能使用,而为了能对这些商品进行促销,一些店铺便想出了“组合销售”的创意模式,将原本凌乱的商品组合在一起进行销售,并且对这些组合商品进行必要的折扣,将实惠一次性让给顾客。

这种方式其实就是对商品进行二度包装,然后将原本每个商品的折扣统一在二度包装之后的商品上进行。店铺的这种行为不仅扩大了商品的销售量,而且也为顾客省却了不少选购的麻烦,提高了销售效率。

实战案例

“迁喜家具店”原本只是县城里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具店,规模不大,商品货物不齐全,完全是一副小本生意的样子。可是这两年,店里的生意却突然好了很多,在这里购买家具的顾客由原先只买一件家具变成了恶一套家具,这是怎么回事呢? 继续阅读 组合销售—一次性的实惠